人工智能領域專家:當今最大的神經網絡可能已具有“輕微的意識”
據《今日俄羅斯》報道,本周,美國舊金山一家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的聯合創始人在推特上發帖稱:“當今最大的神經網絡可能已經具有輕微的意識。”這位來自OpenAI的首席科學家Ilya Sutskever沒有澄清他指的是什么系統,或者他到底在如何定義"輕微意識 "。
圖片選自unsplash
他可能指的是OpenAI的GPT-3,這是一種用于翻譯、回答問題和填補缺失單詞的高級語言處理系統。Sutskever的這條神秘推特很快在該領域的專家中引發了一場爭論,大多數人仍然對這一想法持懷疑態度。悉尼新南威爾士大學的人工智能教授Toby Walsh在一條推文中回應說:“每一次這種投機性的評論被發布時,都需要花費數月的努力才能讓話題回到人工智能帶來的更多現實機會上。”
Sutskever甚至被俄勒岡州立大學計算機科學榮譽退休教授Thomas Dietterich指責為“挑事行為”。他說:“如果意識是一種自我反省和自我建模的能力,那么我在今天的網絡中還沒有看到過這種能力。”深度學習技術專家Valentino Zocca同意Dietterich的觀點,稱人工智能具有意識的說法純屬炒作。與此同時,軟件測試專家Michael Bolton在推特上調侃道:“Ilya Sutskever有點兒滿嘴跑火車了。”Sutskever在2016年與馬斯克和特斯拉現任CEOSam Altman共同創立了OpenAI。長期以來,他一直對所謂的人工通用智能情有獨鐘,這種人工智能有朝一日能夠以超人的能力運行。
但該領域的研究人員曾表示,這種先進的人工智能要么可以解決世界上所有的問題,要么就是在為超級獨裁者鋪平道路。
相關文章:
- 黃學東出任微軟全球人工智能首席技術官,從負責語音技術到微軟Azure云的轉身
- 深度學習的光環背后,都有哪些機器學習的新進展被忽視了?
- 人工智能正在幫助好萊塢打造下一部爆款大片
- 人大、復旦、北郵跟進人工智能區塊鏈工程成熱門本科專業
- 30億人臉數據泄露、遭眾多科技巨頭聯合“封殺”,這家企業認為有權使用你的臉
- 用“小AI”解決人工智能的“大”煩惱
- 人工智能下一階段,為什么要看互聯網巨頭?
- 人工神經網絡之父Hinton再審視34年前的奠基性成果,想從腦科學中研究AI方法
- 浪潮發布5款安培架構GPU服務器,加碼人工智能新基建
- 如何制作MG動畫?
- 人工智能面部識別面臨的問題以及對人臉識別的11個誤解
- 用機器學習為企業賦能,AWS如何消除人工智能門檻
- 是人工還是智能?有多少智能,背后就有多少人工
- 認知神經網絡新進展 自旋電子神經元的節能調節
- 小冰發布X套件并宣布放棄人工智能內容版權:她的都是你的
- 科學家以新方法使用人工智能來增強電網彈性
- 榮膺2020中國財經峰會靈活用工影響力品牌,身邊惠靈活用工平臺獲專業認可
- 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
- 人工智能為電影注入豐富可能
- 北京擁有人工智能專業人才約4萬人 系列報告會走進中關村科學城